
廣州歌劇院位于新城市中軸線與珠江北岸交匯處的西側,是一座個性鮮明,功能齊全的藝術殿堂?傉嫉孛娣e4.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07萬平方米。是繼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海大劇院之后的全國第三大歌劇院。
整座建筑地面以上高度為43.1米,地下為負18米,地上7層,地下4層。
廣州歌劇院外部形態(tài)猶如一座平緩的山丘上放置的大小不同的兩塊“礫石”!按笫^”為1800座的歌劇場及其配套設備用房、劇務用房、演出用房、行政用房、錄音棚及排練廳;“小石頭”為400座的多功能廳及西餐廳。南部的“草坡”是公共配套設施用房,包括咖啡廳、售票中心和表演藝術研究交流部等。地下室用作停車庫、設備用房、部分化妝間及舞臺機械設備的臺倉。為保證“雙礫”和景觀的整體效果,本項目的空調冷卻塔設在地下室,隱藏于地面的綠化帶中。位于兩塊“石頭”和“山丘”之間的首層部分為架空層,與相鄰的水面和草坡共同構成一個可供公眾開展文化藝術活動的開放空間。

設計理念“是誰驅石到江心,天為羊城鎮(zhèn)古會”,詩中說的是屹立珠江中的海珠石。傳說中的海珠石是廣州的鎮(zhèn)城之石。
英國扎哈·哈迪德建筑師事務所的方案構思為“圓潤雙礫”,立意來自于海珠石的傳說,寓意一對被珠江水沖刷形成的“礫石”,生根于動感十足的城市空間。起伏流暢的線條、引人入勝的輪廓與珠江水交相輝映,充滿了生命活力和浪漫激情。
建筑師通過類比的手法把主體建筑設計與環(huán)境景觀設計關聯(lián)起來,以產生一種嵌入性。將景觀元素滲透到建筑形體和建筑空間當中,以動態(tài)的建筑空間和形式、模糊邊界的手法形成功能交織,并使之有機相連,從而實現(xiàn)空間的持續(xù)變化和形態(tài)交集。將建筑的內部、外部直至城市空間看作是城市意象的不同但連續(xù)的片段,通過刻意的切割與聯(lián)接,使建筑物和城市景觀融合共生。
設計篇
A
扎哈·哈迪德(ZahaHadid)英國人,1950年出生于巴格達。2004年普利茲克建筑獎獲獎者,是該獎項創(chuàng)立25年以來的第一位獲得大獎的女性,也是最年輕的獲獎者。主要作品:德國的維特拉(Vitra)消防站和位于萊茵河畔威爾城(WeilamRhein)的州園藝展覽館(1993/1999),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頭部環(huán)狀帶(1999),法國斯特拉斯堡的電車站和停車場(2001),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滑雪臺(2002),以及美國辛辛那提的當代藝術中心(2003)。

扎哈·哈迪德,從圖紙建筑師到解構主義大師
從上世紀末開始,越來越多的國外建筑師開始踏上中國這片東方的土地,這個寬廣而自由的設計舞臺。
作為一個崇尚新鮮事物的建筑師,來自英國的建筑設計師扎哈·哈迪德,同樣對中國及珠三角感興趣,隨著廣州歌劇院項目的成功中標,開啟了她在中國的設計之路。與中國的淵源
學生時代的扎哈,曾經到過中國,到過北京,那時,她對中國文化就有了強烈的好奇心,喜愛油畫的扎哈,欣喜地發(fā)現(xiàn),中國有許多繪畫材料,在其他地方是買不到的,而且,她對中國的京劇也覺得非常的好奇。直至2000年的廣州歌劇院的國際招標,她又重新真正了解和接觸中國和珠三角的文化。
2000年,珠江新城的全面開發(fā),扎哈事務所、大都會建筑事務所、藍天組建筑師事務所等都對廣州新城市中軸線的建設有了很大的興趣。而廣州歌劇院是一個技術難度大的項目,又是位于廣州這個歷史悠久的南方城市,因此吸引了眾多的國外建筑師。
作為廣州歌劇院的項目建筑師,SIMON在1995年就進入扎哈的事務所上班,那時,扎哈的事務所只有15人左右,而且她的事務所,大多只是做方案性和概念性的方案,由于建造難度過大,實施的不多。為此,她被稱為“圖紙建筑師”。但扎哈的理念超前,卻吸引著許多像SIMON這樣的年輕人!拔页绨菟那趭^、她對工作的完全投入,她年輕的心態(tài)。即使現(xiàn)在25年過去了,她的心態(tài)依然還是那么年輕,她的理想從不被歲月所淹沒和磨平!
地理性詞語表述建筑
思想超前的扎哈,方案的做法也非常超前。他們在進行廣州歌劇院的招標時,首先了解了歌劇院周邊的地形,對現(xiàn)場的位置進行了深入的了解!拔覀兿胂罅烁鑴≡核椛涞姆秶,歌劇院的東面和西面,比較開闊,因此我們構思,建立一座環(huán)繞性很強的建筑,是完全開放的,在珠江新城,從各個方向都可以進入歌劇院。”SIMON說,他們的構思,首先歌劇院是一個開放式的建筑,讓不去聽歌劇的人們也能進入歌劇院。在現(xiàn)有的地形情況下,他們設想了利用周邊的景觀,做了兩塊石頭,本意為珠江將兩塊石頭沖上了岸邊,然后被沙固定在歌劇院的位置,因此,歌劇院的建筑形體就設計成了兩塊石頭。扎哈的風格是與地理非常相符的,她的方案中,也經常用地理性的語言來表述。如在方案中,經常用到的破裂、摩擦等,門,用人流的通透來表達;窗,用光線的通透來表達;墻的表達,用斜墻、斜柱等等,她善于用形象的而理性的語言來表達冰冷的建筑。她認為這樣才能帶動大家的心,隨著方案去了解項目。
建筑理念:浮起來的建筑
廣州歌劇院的造型獨特,而且歌劇院里,每一條柱子、每一塊立面都完全不同,這就是扎哈的風格!拔覀兊睦砟钍歉∑饋淼慕ㄖO旅嫱ㄍ。”既然要通透,那么通透的空間,在實施時,就用斜的或不同的建造方法進行表達。她的設計有動感,元素性非常強,講究與主體建筑的延續(xù)性。
扎哈在設計歌劇院時,帶來了一種新的理念,那就是她希望可以帶動市民與文化的一種互動的參與,希望功能的建設能帶動市民與文化的近距離接觸。這種理念與城市是融合在一起的。
扎哈事務所在做歌劇院的方案時,用草做了許多模型,將理念表現(xiàn)出來。這也是扎哈的不同于建筑界的風格,她自己經常用油畫來表達她所要設計的建筑。
一個不簡單的女人
剛進入扎哈事務所時,SIMON對老板的印象是,她有超前的思維,她的理念與現(xiàn)實是不同,是投入極端的榜樣。她以一個女性的身份推動著一個非凡的理想。她教導我們,最容易的方法不是用最好的方法來做事。你越面對困難,就越有難度,“滿足感是有機會超越任何困難的”。她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絕不是機器,而是要自由發(fā)揮!拔覀兪聞账龅捻椖侩y度都比較大,有些看起來并不是很復雜,但越是簡單的東西越難做。”
扎哈是以嚴格出名的建筑師,在她的手下干活,挨罵成了常事。她常常會因為不滿意而罵人。甚至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模型,她不滿意,就會把模型砸爛。SIMON卻認為,這是因為扎哈要求員工對事業(yè)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出品一定要有水平!八龓ьI我們畫很多草圖,其他人想不到的,她都能想到,她是概念性的天才。”她也會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與員工探討。
這位嚴格的老板,在員工加班時,她也會與員工們捱夜。她對時尚、藝術、文化方面也有許多話題。SIMON這樣描述扎哈:她其實是兩個人,一個在前面帶你,但同時又在后面推你,給壓力給我們,要求個個都要有事業(yè)心。
在SIMON的眼里,老板“是一個不簡單的女人。在英國這么一個保守的國家,扎哈能獨創(chuàng)一種風格,非常不容易!痹脑O計以大膽的造型出名,也被稱為建筑界的“解構主義大師”。雖然扎哈在早期的作品,以圖紙居多,很多是沒有實現(xiàn)的,但自從1994年在德國設計了科學館后,人們開始接受了她。2003年她設計了美國辛辛那提的當代藝術中心,這標志著她的事業(yè)又上了一個臺階。她還在香港理工大學設計了創(chuàng)新樓。而在本土英國,目前扎哈有了第一個項目,那就是2012年奧運會游泳館。
目前,扎哈在中國,已經有很多項目與她接觸過,也開始有一些項目在進行中。
B
扎哈成功競得廣州歌劇院的項目后,在華南地區(qū)選擇了廣州珠江外資建筑設計院(下稱“珠江院”)為合作伙伴。業(yè)內人士曾說,這個方案是不太可能實現(xiàn)的。但是作為合作伙伴的珠江外資建筑設計院卻在以后的合作中,將扎哈的設計一步步地變成了現(xiàn)實,當兩塊礫石平靜地傲立于珠江邊,個中的辛苦只有他們才能體會得到。
從不可能變成現(xiàn)實
———訪廣州珠江外資建筑設計院院長黃捷
記者:被選為中方唯一的合作伙伴,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嗎?
黃捷:珠江院已經具備了觀演建筑的設計及建設等各方面的經驗,也組成了包括舞臺、燈光、音響、隔聲、降噪等國內外頂級的設計團隊,是一個成熟的設計團隊。
2004年8月,當扎哈在華南區(qū)找合作伙伴時,他們了解到只有珠江院有設計歌劇院的經驗,當時我們正在做武漢琴臺大劇院的設計,我們拿了大量的圖紙給扎哈事務所的工作人員看,讓事務所的人了解珠江院的實力,最后,扎哈選擇了珠江院。他們認為,珠江院在國際競賽中,奪得了武漢琴臺大劇院的設計權,說明我們一定有這方面的實力。
記者:施工的難度是不是比預計的困難得多?
黃捷:觀演建筑被稱為設計行業(yè)的重工業(yè),機械等非常復雜,不是一般建筑所具有的。它的功能獨特,專業(yè)繁多,技術復雜。
作為唯一的中國境內合作者,珠江院負責了所有專業(yè)的技術支持,把方案深化完善成每一套可供施工的技術圖紙,實現(xiàn)其可實施性。與以往境外公司的合作不同,此項目沒有邀請境外的顧問公司,此項目從方案深化到各專業(yè)的配置,都是珠江院來完成。
記者:你們是如何將哈扎超現(xiàn)實的想法變成了現(xiàn)實?
黃捷:扎哈事務所具有在造型、效果、空間設計方面的長處,他們開放并且多元化設計手法和表達方式帶來了很多啟示,他們注重建筑造型的整體性,強調空間的流動感,偏重于簡化細部處理以減少視覺負擔,以統(tǒng)一簡明的色調與質感來體現(xiàn)空間的復雜性以及建筑自身的結構美,通過不同的空間體驗來感受藝術殿堂的獨特魅力。
在合作中,珠江院保證原創(chuàng)設計效果,耐心研究實施方案,然后在技術方面,發(fā)揮珠江院的長處,讓方案得到提升和實現(xiàn),形成了互補型的合作伙伴。從方案深化,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到駐場辦公、配合解決現(xiàn)場問題,幾乎每個設計細節(jié),珠江院跟扎哈·哈迪德建筑師事務所都能最后達成共識,完美地解決了實施過程中的技術難題。
我常對員工說:關鍵是要用心去做,不可能就會變成現(xiàn)實。
C
結構,對傳統(tǒng)的顛覆
作為被稱為“圖紙建筑師”的扎哈,不論在設計建筑上,還是在設計家具上,都會引起業(yè)內的很大反響,她超前、獨特的思維造就了她成為“解構主義大師”。在廣州歌劇院的設計中,大膽的跨度,空間的不規(guī)則性,帶給人們一種全新的空間體驗。負責此項目結構設計的廣州珠江外資建筑設計院黃泰贇博士說,這種結構完全是反傳統(tǒng)的。如果在十年前,這個項目是不可能實施的。
記者:黃博士,廣州歌劇院的異型結構,據(jù)說帶來了許多挑戰(zhàn)?
黃:廣州歌劇院的結構獨特,完全是對傳統(tǒng)結構的一種顛覆。歌劇院的結構是無序的、不規(guī)則的,很難用結構去完善和運用。柱子和剪力墻都是斜的,墻也是扭的,使結構實施起來非常困難。
由于造型獨特,屬于異型結構,沒有任何現(xiàn)成的實例可以參考,也沒有規(guī)范標準。節(jié)點、界面、曲面等,對于設計和施工,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
記者:扎哈所設計的這種類型,屬于什么結構形式?
黃:歌劇院的結構堪稱一種新型結構的創(chuàng)新,由于沒有先例,我們將此結構總結為空間折板式三向斜交單層網(wǎng)絡結構。此結構與各層水平樓蓋完全脫離,獨立支承整個建筑的屋蓋和幕墻體系。
記者:歌劇院的結構構型也非常特別。
黃:歌劇院鋼結構由64個空間傾斜的三角形或四邊形拼命組成,與建筑型體的組成面一一對應,結構面與建筑完成面的距離為500MM。相鄰兩個平面間夾角最小為79°、最大為177.5°,面與面相交形成104條空間棱線,棱線相交形成41個空間角點。棱線上布置桿件形成所謂的“主梁”。從桿件的布置看,由于其形體是由空間面不規(guī)則組合而成的,使其沒有常規(guī)網(wǎng)殼結構的強大幾何剛度,工作機理主要是桿件間與折面間相互性約束形成鋼架承受荷載作用,其力學特性與常規(guī)的單層網(wǎng)殼結構是截然不同的。
記者:在看臺的布局上,有一個12米的挑臺,整個看臺的布置時高低起伏的,流動性非常強,對于結構來說,是否非常難?
黃:在主體結構中,受力非常復雜。1、2樓之間的挑臺有12米,是懸臂12米,施工時,既要保證其承載力,又要考慮其舒適性。
12米的挑臺,用鋼骨梁來做,混凝土里面藏蓋一個鋼骨,保證剛度的承載力。如果全部用鋼的話,阻尼不夠,舒適性不足,人多時,挑臺會產生輕微的顫動;如果全部用混凝土,承載力又不夠。為了達到設計要求,采用了混凝土和鋼的結合,混凝土的阻尼較大,兩個相加,就解決了承載力和舒適性的問題。
記者:廣州歌劇院最大的難點是什么?
黃:主梁相交的節(jié)點是本工程最大的難點:節(jié)點處相交的桿件最少6根,最多達到10根;桿件空間以任意角度相交,夾角最小僅10°;由于桿件截面較大導致桿件搭接的范圍很大。
建筑效果要求幕墻對節(jié)點進行雙曲面倒角,節(jié)點必須相應地進行倒角以保證幕墻體系的設置空間。常規(guī)的焊接節(jié)點很難滿足設計要求,一方面由于節(jié)點造型奇異而難以實現(xiàn),節(jié)點內的加勁肋無法施焊,另一方面由于焊縫的大量密集造成力學性能上的缺陷無法避免,最終采用了鑄鋼節(jié)點解決了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