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tài) ![]() |
|
杭州第二個太子灣 江洋畈生態(tài)公園揭開面紗
日期:2008-12-17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南山路上一塊填西湖淤泥的地兒,后來成了聞名遐邇的太子灣公園;很多情侶都想不到,他們拍婚紗的美麗公園,竟然曾經是一片爛污泥地。 現(xiàn)在,杭州人要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奇跡——用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管委會規(guī)建局負責人楊小茹的話來說,250畝的江洋畈生態(tài)公園,就是杭州第二個太子灣。 昨天起,江洋畈生態(tài)公園的雛形,在西湖博物館公展亮相,歡迎市民朋友品頭論足。 杭州一塊難得的“處女地” 有人要問:江洋畈?在哪兒? 它在玉皇山南側,南眺錢塘江,離八卦田很近,還有南宋官窯等眾多歷史遺跡。上個世紀90年代末,西湖要疏浚,曾經的淤泥地已經成了美麗的太子灣,而新挖出來的淤泥又往哪兒堆呢? 經過多次論證和現(xiàn)場踏勘,地勢略微下陷的江洋畈成了西湖疏浚淤泥的堆積場。1999年到2003年,在江洋畈實施了西湖淤泥的疏浚工程,西湖的水質得到了很大改善。 肥沃的淤泥,夾雜了大量西湖湖底的水生陸生植物種子,它們經過6年的表層自然干化,春風吹又生,紛紛發(fā)芽。眼下的江洋畈,是一塊以垂柳等濕生植物為主的次生濕地,生機盎然。只是,目前江洋畈這塊處女地,還藏在深閨人不知。 不過,明年10月,它就要完成華麗轉身,給杭州人、天下人一個新的驚喜:吾家有女初長成。 胖子走在里面也不會陷下去 規(guī)劃是這樣的:在江洋畈區(qū)塊,利用現(xiàn)有的西湖疏浚淤泥庫區(qū),通過梳理和整治,形成豐富自然的次生濕地景觀生態(tài)公園,讓它成為西湖現(xiàn)代史一個片斷的實證,充分展示西湖原生水生植物資源。 ——聽起來,和西溪濕地有點像? 楊小茹搖搖頭:“西溪濕地是完全純天然長成那樣子的,比較粗放;江洋畈公園,也是個美人胚子,但需要畫上一些點睛之筆,讓這個美人的層次更豐富! 所以,無患子,柿子,深山含笑,南酸棗,糯米條,山茱萸,火棘,落新婦……它們都要加入江洋畈。這些夢幻般的名字,光是聽聽就招人饞。 在公展圖紙上,我們看到:公園有一條4米寬的機動車單行道,可以開車繞公園一圈——注意哦,車不能開進景觀區(qū)內,想親近自然,你得下車步行。園內有不少木制觀景平臺——別怕,走在園內小路上,哪怕是胖子也不會陷下去的。 蘇東坡吃過的菜這能嘗 有人說,這么看來,江洋畈確實是個漂亮趣致的生態(tài)公園,可是,杭州的生態(tài)公園并不少啊,江洋畈有什么獨到之處? 當然有。比如說,可以“吃”的博物館,就是江洋畈生態(tài)公園的留客之道。 “杭幫菜博物館”是江洋畈公園服務配套設施,分三層,地上兩層,地下一層,門口有136個停車位。 地上一層主要為博物館的展示部分,用文字、圖片、多媒體、品嘗體驗等途徑,展現(xiàn)杭州飲食文化;地上二層主要是博物館的經營體驗區(qū),提供各種餐飲服務,內設多個不同主題包廂和高檔若設餐飲區(qū),有宮廷菜、官府菜、寺觀菜(素菜)、私家菜(民間菜)、迷宗菜(創(chuàng)新菜)等主題菜點和筵席文化相結合,主要展現(xiàn)與南宋宮廷宴、東坡官府菜、杭州素食菜,以及西湖十景宴、翠竹宴等相關的美食文化。 問題又來了:江洋畈這兒堆積著軟塌塌的淤泥,怎么造杭幫菜博物館。 楊小茹請大家不要慌:“我們選址是經過嚴密分析計算的,杭幫菜博物館的地基,就是山體的延伸,挺牢固的,后期建筑上,也會用各種手法加固,在里面吃飯,就放心好了! 要提醒一下嘴饞人士:杭幫菜博物館工程量較大,明年10月可能還沒法完工。留著好胃口,給舌尖一個期待吧!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杭州 江洋畈生態(tài)公園
熱點推薦
企業(yè)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