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規(guī)劃設計頻道 → 作品交流 → 住區(qū)綠化 ![]() |
|
合肥世紀陽光花園中心景觀設計
日期:2008-06-10 來源:網易 作者:李早 我要評論()
簡介:古典園林理水的現實意義,如果僅僅停留在文物保護的層面上,抱殘守缺,是遠遠不夠的。采用現代的材料與技術一味復古,再造許多古典式水景園林,也不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心理及行為活動的需求。筆者的觀點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學習其豐富的理水手法,兼收世界園林理水的精華,運用高科技、新材料,強調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設計方針,塑造出“詩意的棲居”。 關鍵字:合肥世紀陽光花園景觀設計 ![]() ![]() 1項目概況 合肥世紀陽光花園是一個占地40hm2的大型居住社區(qū),整體規(guī)劃由汪正章先生主持設計,單體為簡約的徽派風格。中心景觀用地由規(guī)劃中的東南向綠軸引向住區(qū)中心,進而向西南、東北兩翼發(fā)散,形如一把張開的弩。中心景觀用地正好是整個住區(qū)的低凹地帶,采用水景處理也正符合《園冶·相地篇》中指出的“高方欲就亭臺,低凹可開池沼”之說。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順應地形,節(jié)省土方,并可獲得地表徑流;從周邊住宅觀景角度來說,居高觀賞方得妙趣。 設計構思以陽光為主題,以水為紐帶,將整個水系分為“九曲十八澗”、“九曲溪”、“涵碧湖”、“淺水灣”、“煙翠溪”、“月色荷塘”6個水域,并以之將岸畔10余個景點聯系在一起。 整個中心景觀用地3.3hm2,水景總面積1.2hm2,其中可作旱景的有0.4hm2,這種面積配比關系源自《園冶·相地篇》中提過的“約十畝之基須開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這種30%的比率關系,在現代造園規(guī)劃中,仍是很好的參考依據。 中國古典園林理水手法、意境塑造以及集詩畫與文學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對于現代水環(huán)境設計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 世紀陽光花園中心景觀的設計者以水為紐帶,側重于“詩情畫意”的意境塑造。以“堆石引泉,溪流環(huán)繞”作山水景,以“疊瀑噴泉,鳴珠濺玉”作聲景,以“水面為鏡,倒影為圖”映射成景,以“蘭舟泊岸,蘆葦石灘”作灘景,以“赤魚戲水”、“荷塘月色”等構成不同的水景,進而體現出水“盈、噴、濺、涌、流、溢、滴”等各種形態(tài)特征。 方案在水的形態(tài)設計方面也汲取了“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呼后應”以及“延而為溪,聚而為池”的理水指導原則。整個景區(qū)中,涵碧湖、九曲十八澗、淺水灣、月色荷塘是集中的水域,以九曲溪、煙翠溪為帶相連,水系點、線、面結合,強調岸線的曲折及水面的開合變化,形成“步移景異”的效果。通過南京瞻園的水系和世紀陽光中心水型對比,可以發(fā)現,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為了加強景區(qū)的文化底蘊,設計者以古代山水詩文作為淵源與藍本,將中國文學滲入到以水為基本要素的景區(qū)中,并以詩文中的詞句為景區(qū)點景命名,如: 涵碧湖——取自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詩意和蘊涵翠碧的畫境; 鳴珠濺玉——取自《玉蒼文集·岷崗》“耕山填海仙犁壁,濺玉噴珠龍吐泉”,塑造瀑布水景,有聲有色、聲形兼?zhèn)洌?/FONT> 疏影暗香——取林和靖《山園小梅》“疏影斜橫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意境,以山石、梅花和池水造景,正合“疏影暗香”之名。 其他還有“天光云影”、“蘭舟攬月”、“清風徐來”、“瀲滟臺”、“九曲流光”、“珠盤水景”、“凌波微步”等等。 設計還吸取了古典園林借匾聯題詞破題,闡明園林景觀意境的塑造手法,將詩文鑿于富地方特色的靈壁石上點題,以弘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提高住區(qū)的文化品位。海德格爾“詩意棲居”的人居環(huán)境理念,在這里得到了一定的詮釋。 3發(fā)展 (1)強化人的參與性,體現時代特色 古典園林初時只供少數富有階層玩賞品味,反映古代文人雅士“出世”的消極思想;而現代園林則是為普通大眾服務。因此,現代水景應融入富時代精神的活動內容,強化人的參與。 在本案例中,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將人的活動與水環(huán)境相結合,表現出新時代明朗、開放、輕松和活潑的氛圍。“朝暉夕照”旱噴廣場與西側“蘭舟攬月”梭形水上平臺及東側健身廣場由水系相連,遙相呼應,并將人們觀水、休憩、健身等活動滲入其中;而煙翠溪、九曲溪、淺水灣更營造出淺水灘景供人駐足、嬉水,增加了空間的情趣;同時,人行通道也沿水系展開,把兒童游戲場、綠藤廊、茶舍、觀景臺等不同活動空間串聯在一起。淺水灣景區(qū)兩側,有親水石灘,岸畔水生植物叢生,水中有橢圓形花缽,栽有綠竹,使人產生“曲水流觴”的聯想!扒饔x”本是從大自然引向人工化的一種活動,而在本設計中,它又重新回到了“茂林修竹”的自然空間。 (2)融合外來文化,塑造中國特色的現代水景園 在現代理水中,存在兩種誤區(qū),一是盲目照搬照抄西方水景園的對稱式噴泉水景,一味求大,結果導致后期因管理費過高,不能正常運作;另一種則是重復中國古典理水的方式,忽視現代技術手段,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筆者認為現代理水應在運用高科技手段的基礎上,吸收國外經驗,結合中國古典理水特色,兼收并蓄,“洋為中用”,“古為今用”。 世紀陽光花園中心景觀設計,在吸收中國古典園林理水意蘊的基礎上,借鑒了西方園林理水軸線對位的處理手法,沿東南綠軸方向,與水系結合,依次有“凌波微步”臺、“荷塘”、“綠藤架”、“七彩虹廊”、“瀲滟臺”、“朝暉夕照”廣場,形成良好的對景效果和空間序列感,并應用了西方噴泉、雕塑的形式!熬徘焙汀盁煷湎眲t借鑒了日本園林“枯山水”的處理手法,鋪面以鵝卵石作水波紋狀圖案處理,夏天蓄20cm淺水,供兒童嬉水、玩耍;秋冬季節(jié)水放干后,仍具有良好的旱景效果,還可兼作健身步道。 (3)強化生態(tài)觀念,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事實上,古代園林理水就已具有初步的生態(tài)意識。例如,園內掘地開池有利于排蓄雨水、調節(jié)氣候、凈化空氣,還為園中澆灌和防火提供了水源。同時,在有限的空間環(huán)境中,盡可能加大水池面積,通過水的自凈能力達到生態(tài)平衡,并結合栽植水生植物,強化凈化效果。 古人尚具有這樣的生態(tài)意識,在當今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設計者更應努力尋求水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這些方面,專家學者們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將生活污水再生成中水,用于造景、灌溉;科學配置水生植物,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湖底設計成階梯狀,以利于定期清淤;通過水面蒸發(fā)或人工造霧調節(jié)空氣濕度,改善空氣質量以及夏季降溫等等。 世紀陽光花園中心景觀設計,擬汲取先進經驗,著手與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合作,把中水管線的布置納入到規(guī)劃中,超越單純的水景設計,更多地與改善人居環(huán)境緊密聯系在一起,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國古典園林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現代園林理水應在繼承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基礎上,把握時代的脈搏,匯之以現代藝術的特質,進而塑造出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的現代水環(huán)境。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yè)服務
|